找回密码
 网站注册
查看: 7572|回复: 1

丁氏世家与十笏园--百年沧桑风采依旧潍上人文惟此大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3 22: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依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观点,研究解析人类历史发展时期的家庭宗族,尤其是世家望族的兴衰荣枯,其对于探讨社会内部结构、人类调解协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潍坊自古人文昌明,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均与世家望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仅以潍县为例,明清两代先后就有胡邦佐、刘应节、王岸泉、高桂与郭尚友、陈官俊、张兆栋、丁善宝等八大世家名门。研究八家兴衰发展,发现其各有内在的规律与特点。历史上八家的门第荣祚多随风吹雨打而去,迄今所见唯一留存于世的,则即丁善宝世家的十笏名园和之周近的住宅门庭,并且已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笏园乃江北明清园林的杰出代表,素有鲁东明珠之称。“北国园林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可谓蜚声天下,名冠古今。并且丁氏望族自明初迁来潍县,诗书经营,和善发家,崇尚高雅文化,追慕清操名德,文风绍继二十余世,约近六百年的发展而绵延无穷。凡此不仅对于研究潍坊文化,而且由此推及潍坊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构成中的地位,均具有十分重要和典型意义。
  我们经过对潍坊近六百年历史的探研,重点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环境来分析潍县明清八大世家望族家门个案,从中观察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社会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与时俱进,和谐发展是其共同的特点。为了具体而客观的展现潍县明清两代的人文风华和名园的清幽典雅,以及绵延无尽的门第书香,以揭示名门望族的精神世界和高雅的哲学理念,而专门以十笏园为依托,对丁善宝世家近六百年的发展历史做大致的复原展示。让人们在享受清幽典雅、朴素纯真的诗书园林文化与大自然和谐的融为完美一体的同时,以陶冶情操,熟悉历史,启迪心智,追慕先贤名德而创造美好社会。  
  诗书世家  
  (一)潍县丁氏世家,其远祖出自齐国肇封之君姜太公,太公之子吕��,号曰丁公,丁氏之称自此而始。其直接迁潍始祖为丁山,是元末武将武昌人丁兴之三子,丁兴因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有功而受封海州,其子孙则由海州分迁诸城、日照、潍县、寿光和黄县等地。明清以来,丁氏子孙比较知名者,如诸城清代丁惟宁、丁耀亢父子,日照则有现代科学家丁肇中,黄县则有民国总统府秘书长大学问家丁佛言,潍县清代则有丁善宝、丁毓庚、丁叔言、丁锡田,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丁伟志等。
  (二)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祖丁山迁潍,卜居城南门,生计艰难,人丁不旺,后世子孙有分迁至乡村者。至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始有丁琰为河南太康县训导,丁俊为安徽桐柏县县丞。其后家业渐兴,及至明清鼎革,丁氏世家逐渐发展,到嘉庆、道光年间,丁氏由丁庸行、丁克成以及丁廷模、丁廷举、丁廷选、丁廷珍等三代经营家资巨富。有清一代,人物辈出。其中进士有丁廷模、丁良翰、丁锡祜三人,举人有丁垲等十二人。丁克成四子廷模、廷举、廷选、廷珍分为四宅,廷珍之子又分出五宅、六宅。
  (三)据丁氏家乘和潍县地方志载,清代丁氏世家为县级以上官吏,且政声清廉者有六十余人。
  (四)丁氏世家,以文学著称者有丁附青、丁廷秀、丁善宝、丁裕彦等。以艺术闻名者有丁煜、丁仲麟、丁召保、丁善庆、丁善长、丁启�础⒍∈逖浴⒍〔厥缬竦取R允费е�名者如丁锡田为早期禹贡学会会员,与当时胡适、傅斯年、闻一多、郭沫若、唐兰、张政�R等著名学者多有交往,丁伟志为丁锡田之子,著名历史学家。以教育而知名者有丁善宝、丁毓庚、丁叔言、丁锡田。
  (五)丁氏世家成员,以诗书传家,多有著述,见于地方志书所载,留有著作的二十余人,其中丁廷珍著作八种,丁叔言著作二十余种,丁锡田著作五十余种。丁锡田为修《潍县志稿》出力最多,其还收藏全国有关省、州、县志,多达三百一十五种,其中山东一百零八县县志收罗完备,其藏书数万种,后来由子女捐赠国家。
  (六)丁氏注重教育,明清时期设有家学、义学,清末民国则首创新学,自办继志、益群、智群三所小学。家中十笏园设有家塾深柳读书堂。丁氏办学所培养之人才,知名者有裴昌会、郭味蕖、于希宁、丁伟志等。
  经营首富
  (一)丁庸行为迁潍之十二世,其经商致富,振兴门庭。其子丁克成为十三世守成创业,家门更兴。克成四子廷模、廷举、廷选、廷珍均受到良好的教育,分别中举或进士,有的外地为官,如丁廷模进士为工部都水司郎中;丁廷举举人,官刑部主事,晋兵部郎中。丁廷珍,刑部郎中。因兄弟们多在京师为官,故眼界开阔,精于经济。他们四兄弟利用全家雄厚的经济基础,接受新鲜事物,在家乡广发“帖子钱”(是一种特定区域或行业中自办发行的代金纸币,是由宋代交子、元、明宝钞发展演变而来),逐渐垄断当地经济和商品流通,从中获取暴利,间因社会动乱,造成持有“帖子钱”的多数人家破产,而丁氏四兄弟则由此而一蹴为潍县首富。道光年间潍县新到任县令例行要到丁家拜访,有凡赈灾、修城、建桥、筑路、立庙、兴学等公益大事,则必定要与他们商议而后行。
  (二)丁氏世家由此而始,广置田产,据粗略估计丁氏六大宅门,最兴盛时共有土地六万余亩,分布在潍县、安丘、诸城、胶县、沾化、莒县、寿光等地。仅潍县土地即分布七十多个自然村。据载潍县当时有耕地一百四十万亩,而丁氏世家土地约占全县的4%还多。
  (三)丁氏六宅房屋五千余间,分布在县城中的梁家巷、胡家牌坊街、新街子、棋盘街、东门大街、南门里大街、坝崖、太平街、西马道等处。在潍县乡间还有别墅房屋,同时在莒县、诸城以及青岛、上海、大连、济南和北京亦购置大量房产。至十七世丁叔言时,其六宅一家的财富即可“富抵半城”了。
  (四)潍县清代历史上有著名园林十余处,仅丁氏世家就有莲池别墅、叠石山馆、十笏园和西园等四处。
  (五)丁氏世家在潍县设钱庄一处,资本五十多万贯,在潍县、诸城、莒县设丰利、丰享、益丰等当铺六座,还有利享缎店,际元、德享、义盛、元隆(开设于北京)等商号,合资民丰电气公司,在上海参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和五洲大药房,在大连经营广和公贷栈,在青岛设立义德全省通联号贷栈,在济南投资鲁丰纱厂,在潍县创立中华大戏院,中华池澡堂,建有学校三处。
  (六)丁氏世家至丁廷模四兄弟时巨富,到丁善宝、丁毓庚时更富。如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西门石路暨迎恩桥记》称,捐钱者十四家,计钱1520千。其中,丁毓庚(清慎堂)与之本家丁清勤堂共捐钱六百千。凡当时出捐者,多是豪门大户,如按平均计,则每家出捐一百千余,而丁氏世家所捐钱数,约为一家抵六家,由此可见当时丁氏之富有,及其在潍县的经济地位。
  名园蕴文
  (一)丁氏世家至清道光间巨富。
  (1)最先筑起名园者为丁彝厚,丁彝厚为丁廷模之子,与筑十笏园的丁善宝是从兄弟关系。丁彝厚于道光中期在县城西南二十五里的莲池庄建造莲池别墅,占地数亩,叠石为山,平湖植莲,小楼三楹,两厢厅房,月门通桥曲折罗列,石垣倚山,老树绽青,湖中有亭曰小沧浪。此可参见,高密著名文人单为濂所撰《莲池记》,该园至民国时已废。
  (2)叠石山馆在城北门迤东马道,清乾隆时陈阳敷居宅西院,面积不大,而亭池回廊,曲桥假山,极富韵致。后为丁善宝所有,丁善宝在此邀约友人雅集,多有诗文传世。潍上名人宋书升于光绪癸未(1883年),夏作《叠石山馆记》,同游者还有柯劭��,刘抡升、郭杭之、叙堂、丁良翰等当时名人。
  (3)复园亦名西园,在城东南三里草庙庄,原为韩梦周讲学处,道光初归蒯栋,增饰花木亭榭,颇尽幽窈之致。光绪中丁毓庚购得,更名曰复园,因韩梦周字复园,以字名园意示仰慕前贤。后将郭、陈氏两废园山石联额移置其中,奇峰怪石,美竹嘉葩,又植牡丹千百本,游人络绎不绝,有当时潍县之公园美名。一九二五年康有为曾游宴西园,题留七律一首,盛赞园林树石与人物风流之美。
  (二)十笏园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精心设计建造的,自己最为欣赏作为养静之所的典雅园林。该园的旧址是明嘉靖年间南京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胡邦佐是明代潍县首富,其父胡琏,子胡绍第、孙胡行知均为潍县名人。胡行知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官至江西永年县知县。父子祖孙相继为官,在潍县衙署左侧建有宅第,并且门前还树有牌坊。到了清代初期,胡家衰落,胡氏故宅由陈兆鸾购得,并作修葺营建。陈兆鸾是潍县清代第四名进士,为顺治九年(1652年)中式,累官至河南彰德府知府,家门豪富。后来至道光年间,陈氏又将此处宅园卖与郭熊飞。郭熊飞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累官直隶布政使,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善宝于光绪乙酉(1885年)孟秋,购得其住宅西邻郭熊飞家的废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改建营造出今天这种规制的十笏园。
  (三)丁善宝在自撰的《十笏园记》中讲建园的目的是为了养静,图的清静幽雅,不是为了追求园林的豪华侈美,也不作为后人游戏玩乐的场所。园中正北面的砚香楼是明代的建筑,经过修整,作为藏书的地方。园中景点有蔚秀亭、漪岚亭、小沧浪亭、四照亭、稳如舟亭、春雨楼、十笏草堂、静如山房、碧云斋、秋声馆、深柳读书堂、颂芬书屋等。此园占地面积仅两千平方米,内有大小建筑物三十四处,房屋六十七间,可为小巧典雅,清静通幽之处。
  (四)十笏园除其小巧典雅的建筑特色外,其中所蕴涵文化特质最为丰厚,每一处景点的名称均有诗情画意的来历,并且亭廊楹柱间所镶嵌张挂的石刻木联均出自名家手笔。十笏园记两篇,一为丁善宝自撰,由其侄孙光绪八年(1882年)进士丁良翰书丹;一为潍上名人张昭潜撰,由潍县人光绪二年(1876年)状元曹鸿勋书丹。回廊中还嵌有郑板桥所画兰竹石刻数种,还有扬州八怪金农的书画题刻,明末潍县守城有功的县令周亮工所收藏的陈老莲为之所作画刻石,陈介祺、桂馥、翟云升、白永修、王寿彭等人的诗书题刻,也布放于相应位置,共同营造出浓厚的高雅文化氛围。
  (五)从丁善宝筑园起,到其子丁毓庚、孙丁叔言、丁锡田,祖孙三代在此生活六十余年,因他们是以诗书传家,故十笏园成为山东东部文人雅士会集的活动中心,十笏园以其建筑之雅和诗书气息吸纳文人雅集于此。文人雅士有感而作的颂扬十笏园的诗文也得以广传世间。可以说十笏园,是与诗文相得益彰而蜚声天下的。当时潍县文化名人宋书升、刘抡升、郭杭之、丁良翰、陈恒庆、张昭潜、梁文灿、丁启��,安丘诗人王瑞麟、平度文人白永修、还有侨寓潍县的胶州人柯劭�搿⑷俪撬镙崽锏�,都是十笏园的常客。他们辗转交接,以文会友,以园为文,文事书画,成为潍县乃至鲁东的文化盛事。由此而推动了潍坊地区文化的发展。
  (六)十笏园闻名天下,当时或谓来潍县不到十笏园,等于没来。所以那时国内一些文化名流、达官政要凡到潍县者必游十笏园,且以此为荣幸。康有为一九二五年来潍县畅游十笏园和复园,并下榻十笏草堂,且分别为十笏园、复园各赋题留诗一首。陪同而游除丁叔言、丁稼民、丁笏丞外,还有曹徵亭观察,前潍县令曹蕴键父子。据称国民政府要员居正来潍县亦到过十笏园。山东省主席张宗昌亦游过十笏园。潍县县长厉文礼则在十笏园居住一段时间。著名诗人学者王统照是丁叔言的内弟,每次出游归里凡路经潍县,必作十笏园一游。(上)
  孙敬明/文
  尚平/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网站注册

×
发表于 2016-6-30 19: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网站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丁氏网 ( 沪ICP备11015294号 )

GMT+8, 2024-3-29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