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网站注册
查看: 7062|回复: 0

汉族丁氏源流的辨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10: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根据一些参考资料,稽考丁氏来源,在汉族丁氏的来源中发现有商丁说,齐丁说,宋丁说,及易姓丁氏说,并基于此,推断可能商丁可能是丁氏最早起源,并与济阳郡望有关联。最近,收罗了一些研究姓氏起源的古籍进行研读,发现自己错了。汉族丁氏,除易姓为丁氏以外,只有齐丁公后裔一说,或能使人信服。
自汉朝以来,论述、研究姓氏的书籍很多,多已散佚。收集了几本现存的古籍,摘录有关内容,请大家共同辨析。
《元和姓纂》。记载“丁”姓的古籍,本人所见最早为《元和姓纂》,此书是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812)成书。记载如下:
丁,姜姓,齐太公生丁公伋,支孙以谥为姓。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其记载为:
丁:当也,亦辰名。《尔雅》云:太歳在下,曰强圉。又姓,本自姜姓,齐太公子伋,谥丁公,因以命族,出济阳济阴二望。
《古今姓氏书辩证》。宋代邓名世撰,其子椿哀补成。该书从北宋政和年间即开始着手编撰,成书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父子相继,历时20余年,所以比其它姓氏书著作较为洋细、精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如下:
出自姜姓。《艺文志》有丁子著兵书。后汉末,南郡太守丁尊因官家焉,故望出济阳。《汉儒林传》济阳丁宽之后,望出陈郡。又丁固,梦松生腹上,为三公。后汉末,有丁原。晋秦州刺史丁聿。又望出谯国扶风。曹世叔子妇丁氏,作《曹大家讚》。桓玄参军丁赤,又望出西河。赤四世孙(丁)兴,魏西河太守。后燕献庄太子妃丁氏兄子,七兵尚书(丁)信。南燕有右仆射(丁)通。宋开封祥符丁氏,赠太师顗,生逢吉,赠太师、中书令。逢吉生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赠右仆射,谥文简,有传。
《姓氏急就篇》。南宋王应麟编撰。记述如下:
丁氏,齐丁公之后。氏于谥。太公金匮:武王伐殷,丁侯不朝。
《姓氏寻源》。清朝,张澍撰。其记述为:
《广韵》云:出济阳、济阴二望。澎按:《太公金匮》云:武王伐纣,丁侯不朝。是丁姓商时已有,而诸姓书并云出姜姓齐太公子伋,谥丁公,因以为氏,误矣。
很久以来,丁姓都被认为或自认为是齐丁公后裔,但南宋王应麟、清朝张澍对此说提出异议。同为清代的陈廷炜编撰《姓氏考略》(这本书未能得到)进一步说,“‘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现代姓氏研究,有人采用了张澍、陈廷炜的说法,如袁义达、杜若甫编著的《中华姓氏大辞典》(1996年版)等,也有不采纳张、陈学说的,如张世国编撰的《百家姓姓氏溯源》(1999年版)。
本人倾向于丁氏源流采用唐、北宋古籍的说法。
姓氏追寻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人文历史还是采用早的记载比较可靠。虽然商时已经有以丁为姓的诸侯,不过古籍中对于这位丁侯的来龙去脉,语焉不详,我们也没有看到有丁氏称为丁侯后裔。这种说法大概是因循以国为氏思维吧。以此推之,宋丁公之后取丁为氏一说,可能是现代人对以谥为氏的思路延展,既然齐丁公之后有丁,那为何宋丁公之后不可以取丁为氏?丁侯之丁,宋丁公之丁,虽然都符合姓氏来源的规则,更把丁氏的历史上推久远,极大丰富了丁氏姓氏文化的内涵,但还没有见到能说服大家的文字、文物或者传承记忆证明,只能作为一个想法留待后人考证,不宜纳入丁氏起源说中。
亦可以看出,丁氏起源的说法在南宋时已经开始有纷争,丁侯说和齐丁公说,是对立学说,二者并列其实是和稀泥。齐丁公之说,缺乏始祖的名讳为证。请不要拿齐丁公说事,齐丁公姓吕名伋,不姓丁。丁侯之说,缺乏后裔传承为证。东汉王符撰写的《潜夫论·氏姓志》和清朝陈厚耀撰写的《春秋世族谱》中都没有提到丁姓,这几乎否定了丁侯说、齐丁公说,至少也是说丁氏在周时期政治社会地位并不高。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丁氏在齐国生活,确是事实。《管子·山權數第七十五记载了丁氏助力齐桓公伐孤竹国。
《古今姓氏书辩证》中对丁氏记述比较详细,对其提到的资料做一下补充:
据《十六国春秋》卷五十一《后燕録九》:太妃丁氏,盛伯献庄太子全之妃,七兵尚书丁信之姑。《晋书》卷一二四《载记》慕容煕有七兵尚书丁信。
《艺文志》有《丁氏》八篇。《丁氏》:书已亡。《儒林传》云: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今小章句是也。丁宽字子襄,梁人也。初,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才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宽至雒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距吴、楚,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宽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丁子》一篇。书已亡。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臣与安丰护军郑翼、庐江护军吕宣、太守张休、淮南太守丁尊、督守合肥护军王休等议,各以累世受恩,千载风尘,思尽躯命,以完全社稷安主为效。”
注:《广韵》所说,丁氏出济阳济阴二望。《辩证》说,济阳、陈郡、扶风、西河。陈郡可能指的是济阴。
芦洋丁氏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网站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丁氏网 ( 沪ICP备11015294号 )

GMT+8, 2024-3-29 08: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