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网站注册
查看: 11510|回复: 2

人文丁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1 15: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屋村是东坑镇极富文化底蕴的村落之一,因户籍人口全是姓丁的,故有纯丁家之称。丁屋村在东莞比较有名,一是因为丁氏家族出了不少惠及乡里的文武俊杰;二丁氏宗祠保护完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三是丁屋重视人文传统的传承,有许多为人称道的良风美俗,值得发扬广大。于是到丁屋村采访、参观、寻根问祖的人就多了起来。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写写丁屋的人文情况,以飨广大读者。

    丁氏祠堂
    东坑有许多祠堂,丁氏祠堂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祠堂之一。东莞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丁氏祠堂名列其中。2002年,被列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月列入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又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随着文化资源的被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丁氏祠堂,欲更多地了解丁氏祠堂的历史与现实,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丁屋村。
    丁氏祠堂是丁屋村的人文记忆,也是丁氏家族骄傲的记录。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得从丁氏祠堂的源起说起。
查阅有关资料,记载文字不尽相同。但大体意思却很清楚,说的是——
    明朝景泰(1449-1457)年间,丁屋村有一位才华横溢的举子,姓丁名邦祯,字善甫。23岁参加科举,高中进士,当了琼州府教授,名气很大。后经祖父松确(字茂坚,号雨村,明景泰五年即1455年官拜博罗县主簿)的好朋友陈琏(当朝兵部尚书于谦下属,官衔四品左都尉御史)引荐,到宫廷给皇太子教读书。景泰帝召见丁善甫。善甫在金銮殿上对皇上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皇上听罢,龙颜大悦,当即封丁善甫为太傅。丁善甫学问渊博,执教严谨,皇子也业精于勤,进步很快。皇上高兴,常驾临学馆,以示关怀。有一日,天下大雨,丁善甫心有所思,精神困倦,伏案打盹。不料,景泰皇上悄悄来临。皇上见状,平心静气地轻拍善甫的肩膀。丁善甫醒来,见是圣上,连忙下跪,说:“不知圣上驾临,万望皇上恕罪”。景泰皇叫他起来,丁善甫还跪着不起。皇上问:“太傅精神不振,莫非有解不开的结?”才思敏捷的丁善甫见皇上如此平和、如此关怀,没有降罪之意,于是直言相告心中所想之事,颤声说:“臣每见上苍降雨,便想到家中祖先神位,地处飘摇,故忧心忡忡。”皇上听罢,暗自赞赏太傅有如此思恩之情。便说:“常思先祖,此乃美德,朕赠你黄金三百两,假期一个月,回家建你们的丁氏祠堂,安置先祖之灵,以释怀念之情。”于是,丁善甫奉旨回家建起了丁氏祠堂。
    品读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得到丁氏祠堂之所以成为丁家后人的人文记忆,是因为:第一,丁氏家族明代就有能人出现。能给皇太子当老师的人可不是一般人。可谓光前裕后。第二,丁氏家族的人不忘祖恩,饮水思源,心系祖先,可谓有恩必报。第三,丁氏家族中的念祖情结是得到皇上嘉奖的,可谓名正言顺。第四,丁氏家族这一祠堂体现了皇上的肯定。皇上所赐,不同凡响,可谓丁家的荣耀。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东莞市东坑镇志》、《东坑风情录》)
    丁氏祠堂建起的时间无考,但从《东坑风情》中《丁屋丁氏祠堂》一文考证之说可以推断,大约是1420年前后的事,从那时算起,距今有590年历史。从清光绪九年(1883)重修过算起,至今有127年历史。无论历史长河如何变迁,这个家族的文脉没有断过,而且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不说,光文武贤达就出了很多。
    翻阅丁氏家谱,可圈可点者很多。丁屋村人民非常感恩自己的祖先,无论在外工作的人,上学的人,还是在本地当官的人,为民的人,说到自己的祖先,总是心怀敬畏。

    地灵人杰
    丁屋村数百年兴旺发达,功在天地,利在人文。走进丁屋村,参观丁氏祠堂。人们便有了一个感慨:这地方真好。好在哪里呢?
    好在东坑一片平畴田野,这丁屋村就在这平畴的中间的高处;好在这丁氏祠堂坐北向南,左靠石钟山,右有天马峰,背靠周姑岭,面对龙溪河,山环水抱,风水俱佳。有对联为证:镇钟山而雄地势临镜沼而湛渊泉形胜萃乾坤之清气,骋天马而跨云峦跃河龙而溯星汉规模壮岭海之伟观。
    作联者谁?似不可考。但其概括精到、文气轩昂,不能不令古今读者敬佩。人因地名,地因人名,或人地皆名,相得益彰,是寻觅名胜古迹者求索的通道。看地看祠,再看祠堂门庭上的题字,“丁氏祠堂”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更让人浮想联翩,很明显这不是毛笔所写而是茅笔所草。这茅笔章法相传出自陈白沙之手。陈白沙者,原名献章,岭南大儒,明代理学家,新会人氏。牌匾上斑驳的字迹依稀可以看到题匾者为陈什么,我不是考古学家,不能断定是否他写的,如果真的是他为丁氏祠堂题字,那可真不得了。
    人是大地的宠儿。丁氏家族是东坑这片土地的骄子。丁氏自从有了丁氏祠堂之后,天照应,人努力,人脉文脉就没有断过。文者武者,代有传颂。但他们忘记不了一个人,这个人叫丁松确。丁松确者,字茂坚,号雪村。生于1346年,卒于1429年。是丁氏开村第一人。《丁氏家谱》云:“雪公以上源远甚远,而开创琥珀坑者是雪村公也。明洪武五年五月五日午时立围,至今衣冠藩衍。”在丁屋村,这个人的墓还能找到。人们从他的墓碑上还能依稀可见他的行状与贡献。其中一件让丁氏后辈永世铭记的是,他曾于1381年以大义晓之以官兵,让千余受难的乡民得以存活(史实见《东坑诗文集 前言》。更让后人千读百颂的是这个人及其子孙在开启民智、以文化人方面贡献特别突出。《东莞县志》收录的艺文中遍有丁氏后人的两部诗集,一本是丁恒的《菊庄集》,一本是丁诩的《马山诗集》。丁恒是雪松公的第五个儿子。丁恒《琥珀坑八景》所写的石钟烟树、友溪晚渡、吴庵夜月、姑岭松涛、亭岗拥翠、石凹归樵、竹桥春涨、南坑秋霁景致至今口耳相传,影响广泛。
    说文有雪公,道武亦有人。古代的武将说不全,但现代的烈士却能数清楚。史料上有记载的丁李开就是突出的一个。这人后改名邓开。1927年生,1941年参加抗日先锋队,1942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3-1945年作战受奖4次,1947年负伤三次。195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独立自由奖章,1957年获三级解放勋章。在丁屋村的英烈谱中,还有丁淦培,丁旭盛、丁仲田、丁树森……
    还有许多不曾记录下来的无名英雄,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家乡、为人民所作出的贡献,丁氏的后辈人同样缅怀在心。

发表于 2016-5-14 07: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2 20: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网站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丁氏网 ( 沪ICP备11015294号 )

GMT+8, 2024-3-28 18: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